
千年玉都,法治为魂。
四会市立足“中国玉器之乡”特色,
以“八五”普法为笔,
在法治建设画卷上书写独特篇章,
让法治与玉德文化同频共振。
强化组织领导
有力引领普法工作再出发
(一)强化组织领导,筑牢普法根基。四会市委、市政府高位谋划,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城市发展血脉,纳入党政考核“指挥棒”,实现党政“一把手”述法全覆盖。四会市司法局创新打造“互联网+普法考评”新模式,通过网上申报系统让数据“跑腿”,基层减负增效,构建起党委领航、多方协同的立体化普法大格局。
(二)锻造硬核普法力量,激活法治引擎。七支专业队伍如星火燎原,在法治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中发光发热。五年间,600余万元普法专项资金注入,为法治种子深植四会沃土提供丰沛养分。
聚焦重点对象
扎实推动普法工作再深入
(一)抓住“关键少数”,树立法治标杆。“八五”普法期间,超800场法治“充电”活动、9万人次深度参与,让领导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淬炼法治思维,成为依法行政的“排头兵”。
(二)守护青春航向,播撒法治火种。全市中小学法治教育“四落实”,122名法治副校长、232名校外法治辅导员“一对一”护航,千余场沉浸式法治活动走进校园,8万名师生在寓教于乐中厚植法治信仰。
(三)聚焦重点群体,传递法治温度。从田间地头到车间厂房,从车站广场到流动人口聚集区,精准滴灌式普法让600余名“法律明白人”、201户学法用法示范户成为法治“灯塔”,数千场普法活动照亮群众法治之路。
(四)深耕玉器特色产业,打造法治服务标杆。创新推出“一次专项整治、一支专业团队、一本规范合同、一个结对约定、一条绿色通道”的“五个一”法治服务套餐,为玉器行业量身定制法治铠甲。深挖“玉德”文化精髓,匠心培育“玉城说法”普法品牌,以普法漫画、短剧为载体,举办“民法典奇妙夜”“普法夜市”等特色活动,让法治文化如美玉般温润人心,护航百亿玉器产业行稳致远。
创新思路方法
深入推进普法实效再提升
(一)构建全域普法矩阵,浸润法治土壤。“市-镇-村”三级法治文化阵地星罗棋布,公交站台、电子屏等化身普法“轻骑兵”。线上20万篇普法推文、300万次阅读量,线下立体化宣传网络,让法治精神融入城市肌理。
(二)创新普法形式,点燃参与热情。紧扣时间节点打造法治盛宴,融合非遗文化、夜市经济等开展特色普法,5000余场活动、140万人次踊跃参与,让法律知识从文件走向生活,从文本变成故事。
(三)以精品力作破圈,提升普法声量。法治微电影、普法短视频全网播放超百万次,“小蓝书履职记”“虚假的实力”等新媒体作品荣获省级殊荣,让严肃法律“活”起来、“潮”起来,成为群众指尖上的法治课堂。
深化依法治理
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再提速
(一)深化依法治理,擦亮法治底色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,“放管服”改革让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,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逐年下降,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逐年提升,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0%以上,法治政府建设交出亮眼答卷。
(二)夯实基层法治根基,守护平安四会。17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树起标杆,5000余件矛盾纠纷高效化解,治安、环保、食药等领域专项治理雷霆出击,让法治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。
“八五”普法硕果盈枝,
法治观念深入人心,
法治政府坚实有力,
法治氛围蔚然成风。
四会市将以玉之坚韧、法之刚正,
继续书写法治建设新华章!
四会市融媒体中心
来源丨四会市司法局
视频制作丨张涛
编辑丨陈丽莹
责编丨苏锦萍
文章转载请注明:来源于“四会发布”
十大实盘配资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